旌恤事例凡通省孝義忠節,暨累世同居、壽民壽婦、一產三男,應請旌恤者,均遵定例舉行。
《會典》內載:凡孝義忠節者察實以題而旌焉,累世同居者亦如之,百歲者、一產三男者,則以聞而加恩賚。
咸豐朝,粵嶠亡命,兩江地方受害最深,北路捻逆、苗逆,亦屢出沒于江蘇、安徽邊境,寇氛竄擾之處,人知大義,弗求茍免,或執戟先驅,見危授命,或摩笄盡節,闔門捐生。所有陣亡殉難官紳、士民、團丁、婦女,死事之烈,較他省為尤慘。咸豐十年,總督曾國藩駐師祁門,設局采訪造冊具詳,分別奏請旌恤,并延通人分地、分類,分一門及官紳、團丁、士民、婦女五類。編輯為書。光緒二十八年,《兩江忠義傳錄》刊成,計先后奏準各案,共有九十八起,就中以安徽一省占數過半,計一門殉難共有一千四百三十三家、九千五百七十四口,請恤官紳二千五百零六員,請旌官紳四千七百八十九人,請恤團丁二萬三千八百二十四名 ......
非注冊付費用戶僅能瀏覽前500字,更多內容,請 注冊或付費